铁肩担道义,清气满人间 -- 罗征启先生追思会

发布时间:2022-05-27 返回

罗征启先生于2022年4月12日在深圳逝世,享年89岁。罗征启先生1934年出生于北京,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留校从事教学工作,历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共青团总支书记、团委书记、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宣传部长。1983年9月创办深圳大学,担任第一副校长、党委书记,1985年担任深圳大学校长。1995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后更名为深圳市鹏清建筑与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罗征启先生性格刚正、才学兼备、师德高尚,深受员工、学生尊敬和爱戴。得知先生逝世的消息后,先生的亲朋好友们通过各种途径表达了对先生的哀悼及对家人的慰问,并希望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抒发对先生的思念。为表达对先生的追忆和思念,于2022年5月21日在清华苑设计大厦举办了罗征启先生追思会,通过座谈的形式缅怀和纪念过往的美好点滴。
因疫情防控的要求,追思会仅邀请了数十位罗征启先生的同事、好友和学生参加。

罗征启先生的学生、深圳市鹏清建筑与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念中作为主持人发言致辞:

高山仰止、逝者如斯、桃李芬芳、师者风范!清华苑是罗老师最后工作的地方,清华苑也是罗老师一手创办的,在这里举办罗老师的追思会,共同追忆罗老师波澜壮阔、起伏跌宕的人生,意味深长。参加罗老师追思会的有罗老师的至亲、朋友、曾经在清华、深大和清华苑一起工作过的同事,还有罗老师在清华与深大的学生。本追思会我们将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回忆先生一生的工作、教学和生活的片段,分享有趣的故事。

罗征启先生的女儿罗迪威代表家属发言:

尊敬的各位来宾、罗老师的同事、学生、朋友们大家好!六个星期以前,也是在这个位置,我作为家属代表发言,追思怀念我的母亲梁鸿文老师。然而仅仅一个半月之后,我又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追思怀念我的父亲罗征启老师。自父亲过世以来,我和表弟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不计其数的悼念和慰问,在此,我们向所有表达了缅怀、悼念父亲和所有关心我们的朋友们表示深深的谢意。还要特别感谢清华苑的员工,为这次追思会做了大量的准备,公司一直以来对罗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包括生活起居、健康、医疗、护理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还要特别感谢关心帮助我父母的所有朋友。感谢我表弟在我父母身边悉心照料,直到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非常感谢!

在众人眼里,我父亲人格高尚、思想深邃、胸怀宽广、敢于担当。在我的眼里,我感受到更多的是他内敛的情感。在我小时候,父亲于我是严师,在我长大后,特别是我有了下一代以后,父亲变成了一个慈父和一个温和的外公。他更是我的人生导师,他不仅教会了我自强、自立、自律,还让我学会了处变不惊,如何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去面对、自我调整和化解。现在我和大家分享我和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

五岁的时候,我跟随父母到江西鲤鱼洲农场劳动改造,那时候,父亲当过牛倌,在田里放牛。那时候和牛一起同甘共苦,惺惺相惜。他说不当牛倌以后,特别想念那些牛,回去看望的时候,领头的那头水牛提起它那伤痕累累的蹄子,冲着他流眼泪,它分明在哭诉它们的心酸委屈。他把这段经历埋藏在心底,只有人们问到他的时候,才告诉别人他不吃牛肉。他从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小时候,父亲教导我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我会背的第一首唐诗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父亲不许我碗里有剩菜剩饭,这个习惯我一直保留到今天,而且我也是这样教育我的孩子们。我上小学的时候,小学生有一双白球鞋是特别风光的事,学校组织做团体操,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穿白球鞋,我就盼着父亲给我买,结果他把我当时穿的蓝球鞋用白粉笔涂白了就变成白球鞋。现在老听清华苑的朋友们说罗老师特别节省,不会花钱,大概和父亲对我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父亲总教导我不要浪费时间。上小学时,学校功课少,玩的时间多,父亲就教我学小提琴,他是我的启蒙老师,他一把大琴,我一把小琴,拉错的时候他就用弓子敲我的脑袋,有时候把我敲哭了,一边哭一边拉,一边接着挨敲。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慢慢地有了进步,然后我敲回他的时间多了起来。再到后面,他就找了专业的提琴老师教我,那个时候家里不富裕,好像也没有谁是付钱学习的,提琴老师给我上完课,父亲就送给他一只鸡、或者一块巧克力,那时候家里的好东西都用来送给提琴老师了,我就眼巴巴的看着,现在想起来非常能理解,父亲这样做就是为了我在那个年代能够多学到些东西。

父亲其实性格很内向,甚至有点腼腆,但是特别会做思想工作,所以很多人也特别喜欢去找他倾诉、和他聊天、听他化解。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话,找上门的人不能预约,就直接来敲门。时间久了,我就不太耐烦了,我在门口贴了条子,写上“亲爱的叔叔阿姨们,我求求你们了,别来找我爸爸了,让我们安静一会儿好吗?”结果一点用都没有。后来我们想出了对策,某一个晚上,我们三个人早早熄了灯,表示家中无人,听见敲门声也不去应门,然后我们就黑灯瞎火的做香肠,挂在屋子里。我当时觉得这事非常刺激,特别兴奋,然后我们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现在在深圳经常能吃到广东腊肠,但是我和爸爸妈妈总是觉得那时候摸黑做的香肠是最美味的。

1987年我自费出国留学,上课之余还要打工攒学费、攒生活费。1988年7月,父亲作为深大校长到澳大利亚访问,正值悉尼的冬天,我印象中觉得天气还挺温和的。他看我穿着凉鞋就问我冷不冷,我从他的眼神里能看到那种强压着的关切。他回国后不久,我就收到了公公婆婆寄来的十几双鞋,听我爸说小威在国外为了省钱,大冬天还穿着凉鞋,特别心疼。随着时间的流逝,父亲变得越来越温和,更加的体贴人。

1997年,我在生第二个女儿的前一周,家里被小偷光顾,一片狼藉,我心里特别失落、慌乱,我赶快给父亲打电话,他说那是好事呀,那你的孩子就会生的非常顺利。我一听豁然开朗,果然女儿出生的很顺利。到了2008年,我们一家四口和母亲一起,在堪培拉到悉尼的路上发生了车祸,车子彻底报废,我先生还受了轻伤,几天后我们收到了几百澳元的罚单。我又给父亲打电话抱怨,说是真倒霉,出了车祸,车子报废了、人受伤了、还收到了罚单。父亲说你要高高兴兴,满怀感恩地去交罚款,这叫破财挡灾。他教会我在遇到挫折、遇到烦恼的时候,怎样去调整心态,化解困难。

我的大女儿特别要我代为表达的是,她印象最深的是公公当年从三堡跳楼逃跑,在山中被七八头狼追的故事。她在高中毕业后看了很多关于历史的书籍,并且在回深圳后和公公聊天,她说公公的经历使她震撼,她为有这样的公公感到骄傲。

我的小女儿要我表达的是,她印象最深的是她在四五岁的时候,来深圳和公公、阿婆共同生活了几个月。她说每天早上公公在送她去幼儿园之前,让她喝一杯牛奶,吃一瓣大蒜,说这样可以长得健壮。幼儿园放学后等到公公下了班回到家里,他们爷俩抱着猫坐在沙发上背三字经,你一句我一句还加了花边,谁说错了就哈哈大笑,互相惩罚。

还要提到的是父亲性格内敛,对母亲的感情不会轻易用语言表述,更多的是表现在生活的细节里。每天早上起床,他会倒一杯温开水放在母亲床头;朋友送了新鲜的荔枝,母亲不在深圳,他让我把荔枝剥好,放在冰箱里等母亲回家吃;护工帮他做按摩的时候,他总是提醒也给母亲做按摩。

母亲去世后,我赶回深圳和父亲共同度过了66个日日夜夜,这期间,他的身体有过几次波动,都是奇迹般的挺过来了,最后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波动,发生在母亲追思会开完后的第二天,我给他讲述了追思会的细节,现在清楚地记得他听完后脸上的表情,是一种满足、释怀、甚至是如释重负。不久他的血氧就一路下跌。追思会开完后第三天早上,父亲坐在餐桌前静静地走了。正如表弟梁文硕描述的,他最后的牵挂也释怀了。如今爸爸妈妈在短暂的分别之后,在天堂重逢,可以无忧无虑、互相照顾、远离病痛的困扰,我一想到这儿,内心非常欣慰。

我最后想说的是,亲爱的爸爸,感谢上苍,今生今世有幸成为您的女儿,我和家人会永远爱您、怀念您!

罗迪威发言之后分享了一段由女儿制作的追思视频。

罗征启先生早年在清华大学工作,1983年9月赴深圳创办深圳大学,提倡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自律的三自精神。担任校长期间,不断推动教育的创新与改革,倡导学生勤工俭学,引导学生将学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并参与学校的管理,成立了学生银行、学生自律委员会、任用学生秘书等等,对深圳大学的教育事业和众多学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先生在深圳大学的同事陈观光先生,参与勤工俭学创办学生银行的83级国际金融专业学生李敏,学生秘书代表、85级建筑学专业学生江卫文,参与勤工俭学创办模型公司的84级建筑学专业学生吴辉分别回忆了在深圳大学与罗老师共同工作、学习与交往的经历和故事。(以下为部分发言节选)

罗校长和张维校长一样,他们来到深大是有一种抱负和理想,就是要在深圳创办一所和内地高校完全不同的大学。刚开始,大家都以为他会按照清华的模式来创办深大,但是他提出要办一所高质量、高水平的大学,必须走一条改革开放、创新的道路。从他自己的实践来说,完全是这样做的,对学校每一位工作人员、每一位老师也是这样要求的。他说你们一定要创新、要不断地改革,不断出新的东西,只有创新,我们深大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发展,才能够办成一所高质量的大学。正因为有这样的想法,他在深大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也使深圳大学在八十年代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

--- 陈观光

罗校长办学中最重视的是学生。有一个很突出的例子,毕业生每年毕业的时候,在内地的学校,校长是盖个章。但是到了深大以后,罗校长说深大的毕业生的毕业证书要由我来亲自签发,他每一本毕业证都亲自签名。早期毕业生是四五百名,后来毕业生越来越多,我们就提出还是用章盖。但是校长坚决不同意,坚持一本一本签,在毕业典礼上亲自发给学生,并且和每一个毕业生合影。学生们拿到校长亲自签名的证书都非常高兴。这只是小事情,但是可以体会到校长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重视。

--- 陈观光

罗老师在我们眼里,是学生的启蒙者、引领者,他经常用清华学子的事例来鼓励我们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我们83级的毕业生可以告慰他,深大的学生没有辜负他,我们在平凡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做贡献。我们将永远记住罗老师的教诲,罗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祝罗老师一路走好。

--- 李敏

我在86-87年担任罗老师学生秘书期间,接到很多学生写给罗老师的信,其中一部分是犯了错误的学生写给罗老师请求原谅的。罗老师曾说过,在他眼里没有一个坏学生,学生来到深大是为了学本事,回馈社会。如果按照以往的模式处分甚至开除,学生犯错没有改正的机会,于心何忍。当时罗老师对犯错误的学生首先强调学校教育与挽救,对极个别错误严重,甚至被公安局问询暂押的同学,罗老师亲自过问,并请求接回学校处理,回校后严肃批评教育,要求写出书面检讨,并且安排义务劳动,验收通过后才能结束处罚。因此很多犯错的学生对这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非常感激,永远感恩罗老师。

--- 江卫文

深大提倡勤工俭学,我们希望做点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当时没有什么建筑模型,我们想引进香港建筑模型的作法并征求了师兄师姐的意见,就给罗老师打了报告。后来不到几天,雷师姐(罗老师的学生秘书)就帮我们约见了罗老师,得到校长的约见,当时我们很忐忑,但是一见罗老师就很轻松和亲切,罗老师问了我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帮我们分析了一下,说技术很好啊,引进模型技术之后肯定是全国领先。我们信心大增。罗老师又帮我们分析怎样融入市场、去设计院和建筑师交流。后来罗老师还帮我们宣传,说是建筑系有两件宝:模型加电脑。

(注:当年罗老师和清华大学汪坦先生、李承祚先生及当时香港建筑师协会主席何弢先生共同确立了深大建筑系办学理念:以现代主义的包豪斯教育模式为范本,探讨中国的现代建筑教育方式,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建筑设计的手段和方法,强调模型制作与电脑技术的掌握。)

--- 吴辉

随后《深圳大学的创办和教育改革实践》一书的采访、录音和整理者王燕妮女士代表《深圳创业者口述历史丛书》的策划和采访者、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刘世定先生向罗先生的家人送上亲自创作并书写的悼念罗征启先生的诗作。

罗征启先生1955年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并担任领导工作,1983年赴深圳创办深圳大学,1995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后更名为深圳市鹏清建筑与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在三段经历中与许多老师、同学和朋友们共事,罗先生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品格备受同事及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到场的嘉宾们纷纷回忆自己心目中的罗先生的形象和罗先生对自己的帮助,以缅怀和纪念先生。(以下为部分发言节选)

我今天看到罗老师从年轻到年长的照片,他的面容有改变,但是眼神从未改变,一直是那样的深邃,那样的坦诚,那样的透彻。罗征启校长、梁鸿文老师虽然走了,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 侯世荣

罗征启先生一生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光辉灿烂。他的一生完全践行了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连果义

罗校长一直支持我们对于客家文化的研究,他说深圳大学是在客家地区建设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我们应该给深圳大学抹上一层客家文化色彩。我们的一篇论文在深圳大学学报发表,也是改革开放后,对于客家文化研究的第一篇论文。中华大典也是在罗校长的支持下,让中国传统文学的研究与电脑技术相结合。后来罗校长到了清华苑,还一直支持中华大典的研究。我们能够在这条路上走这么远,与罗校长的办学思想、文化观念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 张卫东

罗校长首先是个好人,第二点他是个有脑子的人,第三点他特别善良,而且善解人意,他对我们都非常平等、非常爱护,而且特别宽容。

我做了一个大学设计,那个门永远封不上,但是也不碍事,这是一种建筑理念,不是政治理念。我们认为大学是社会的,社会是大学的,大学是城市的,城市也是大学的。大学不可以跟城市分开,从空间上、感情上、学术上、生产上、科研上,是不可以分开的。罗先生是对的,可以做到的应该让建筑师做。

--- 吴家骅

我2019年出了一本回忆录,之后就一直有一个心愿,帮罗老师做点什么,但是居然他们二位老师前后相差一百天就这么走了,所以我感到人生很多事一定要抓紧做,最后祈祷罗老师在天堂安好。

--- 余昌民

在我们的工作中,不管是设计还是教学,罗老师总是鼓励年轻人大胆追求创新。建校之初罗老师在第一线关注学校的设计和建设,我们刚毕业的年轻人都有机会参加各种设计和竞赛。李念中负责学校的粤海门客舍和阶梯教室设计,邵吉章负责学生宿舍设计,陈燕萍和付国华跟着梁老师深化整体规划,艾志刚则参加校园前广场绿化和路灯设计,我设计学校办公楼门厅,罗校长选中我的方案,建成后目前还在使用。当时还参与了教工单身宿舍的设计,罗校长来听汇报的时候说,你们年轻教师自己是使用者,最好就是由你们来创作。我们的设计工作得到了罗校长的莫大鼓励和支持。

(注:深圳大学建筑系在成立初期,不拘门第,广纳贤才,吸引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担任教师,文中提到的卢暘来自重建工,付国华来自同济,李念中、艾志刚来自清华,邵吉章来自华南理工。同时罗老师倡导年轻教师在教学之余通过竞赛参与校园建设,使得年轻教师刚刚参加工作便可以得到宝贵的建筑实践的机会,为未来的教学与设计打下扎实的基础。)

--- 卢暘

1988年,深圳大学建校五周年,中央电视台来采访,我不记得当时说了什么。后来重播的时候,我看了那个纪录片,名字叫《在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当时惊讶的是以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乐《来自新大陆》开场。《人民日报海外版》也报道张维校长在香港举行记者招待会,号称深圳大学就是中国实验大学。我把这一切联系起来,知道罗老师酷爱音乐,且我第一次知道罗老师是通过1966年文化大革命校园内的大字报,批判罗老师资产阶级情调,教三岁的女儿学小提琴。后来我问罗老师,这个片头的交响乐是您的建议,还是中央电视台编导的意思,他笑而不答。我想应该是他的主意,那个年代凡是从内地到深圳,到深圳大学的参观者,都有一种置身新世界的感觉。

--- 许安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罗征启先生品格高洁、德才兼备、正直真诚,影响了无数朋友和学生,罗先生一生的作为和事迹远不是短短半天的追思会所能追忆和缅怀的。我们所有人受到罗先生的关怀,他给我们的启迪和影响将伴随我们一生。罗征启先生的功业和事迹将永远的流传下去。

在追思会的最后,深圳大学的黄云森老师诵读了《深大之歌》、清华大学建二班的楚梦兰女士诵读了《怀念罗征启老师》以纪念和缅怀罗征启先生。

深大之歌 - 荔园情

 

南岭苍苍,粤海茫茫,

吾校矗立,鲲鹏之乡。

热血精英,追循开放,

同心缔造,大学之光。

杜鹃山下,文山湖旁,

楼斋叠翠,红荔飘香。

春风化雨,兰芷齐芳,

寸阴是竞,其乐未央。

 

创业创新,我的基因,

前躯辉煌,我的榜样。

敢为人先,世界眼光,

脚踏实地,砥砺向上。

立志立德、立功立言,

自信自立、自律自强。

荔园小树,明日栋梁,

高校之林,大风泱泱。

 

怀念罗征启老师

清华受教罗先生,辅导启迪日日辛。

教诲情谊难忘却,心中铭记导师音。

为人师表德才备,半世坎坷辟径拼。

瀛海苍穹风静日,一生正气受人尊。